• 500国际



  •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从日本医药零售的今天看我国零售药店的明天

    发布时间:2018-01-13

    由于具有相似的人口结构及发展背景 ,日本经济发展之路一直是国内学习研究的重点,其政策制定、技术积累和产业发展过程对于中国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环境之下 ,日本医药行业的发展历史也是国内学习的重点。


    其全民医保制度与中国类似,倡导医药创新 、压缩流通环节利润、鼓励医药零售多元化经营等措施造就了今天日本高质量的医药工业水平和完善的医疗医药服务供给。


    聚焦到医药零售环节,国内医药零售产业似乎也在走日本医药零售产业发展之路。


    动脉网对日本医药零售产业进行了简要梳理 ,并结合当下国内正拟推行的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未来国内医药零售产业的发展趋势予以预判。核心观点如下 :


    1.日本医药分开执行非常彻底,约有70%左右的处方是在医疗机构之外完成配药的。对于正在执行“医药分家”的中国医改来说 ,这是一个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数值。


    2.日本医药零售机构分为调剂药房和药妆店,前者相当于从医疗机构剥离的药房 ,主要售卖处方药和医保药物,后者售卖非处方药和一般商品。在医药分开背景下 ,国内医药零售业态也可能出现这种分野。


    3.连锁化是调剂药房和药妆店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内零售药店数量已趋饱和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并购整合是行业的主旋律。




    医药分家促零售市场快速增长



    与国内类似 ,日本亦执行全民医保制度。个人根据不同年龄与收入缴纳不同费率的保险 ,大致在收入的10%左右,由被保险人和雇主分别负担一半 。


    产生医疗费用之后  ,70岁以下人口会报销70%、70-74岁报销80%、75岁以上人群报销90%。


    较高的报销比例,给医保基金的运行带来不小压力 。于此,日本政府开始进行多元的控费方式,尽量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增长水平,降低医保基金压力,“医药分开”就是其非常重要的手段 。


    日本从上世纪80年开始执行医药分开  ,围绕着“医”和“药”两条主线进行。医疗方面 ,提高挂号费、诊疗费 ,减少药品收入占医疗机构和医生收入比例;同时设立处方调剂费 ,使医生有动力让处方外配。


    药物方面则是以医保支付为抓手,对药品出厂价格进行干预。


    一般是每两年一次对药价进行谈判,谈判标准是以市场基准价加上一定比例系数 ,确定新的医保支付价格。


    流通方面,虽然日本政府对于药品流通价格不作限制,但是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在向流通企业采购时都会以低于基准价的价格拿货,流通环节的加价被市场所限制 ,流通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返点和规模化经营的精细化管理。


    由以上两条路径,日本成功实现“医药分开”。


    日本药剂师协会的数据显示,代表医药分家关键指标的处方笺受取率从1989年的11.3%已升至2015年的70%。(处方笺受取指的是调剂药房接受医疗机构的处方并完成配药,是医药分家的关键指标)



    f264c8c70c74ddb4.jpg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医药零售市场逐步做大,90年代初,零售药店销售规模还仅为医药终端市场的5%左右,到2000年左右达到40% ,至2014年已达到54.3%,相应的,医院、诊所等医疗终端市场的规模则持续下滑。


    另外,日本政府还通过引导市场对仿制药的使用来进一步实现控费的效果 。


    2016年,日本政府提出2017年仿制药使用需达药品终端市场70%的目标,至2020年,这一数字还将提升至80%。这意味着药品市场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医药分开的意愿更强 。


    国内执行医药分开的背景与日本类似——出于医保控费的要求 ,所走的路径也相差无几,比如北京医改执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提升、药品阳光采购 ,以及上海、广东等地开展的集团采购。


    这些都是为全面的医药分开奠定基础,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目前尚无类似于日本调剂药房的医药零售机构,对处方的承接能力还很差 。






    调剂药房和药妆店等量齐观



    前面已经提到,日本的医药零售业态分为两种类型。调剂药房负责医保药品、处方药品的售卖,药妆店则主要销售OTC药品和化妆品、日化产品等一般消费品。


    从规模上来说 ,二者可以说是等量齐观。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2015年日本调剂药局市场规模约为7.2兆日元,药妆店市场规模约为6.1兆日元。(注:兆=万亿)


    虽然规模相差不多 ,但是在市场结构上,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调剂药房市场集中度低,而药妆店市场集中度高。


    同样据厚生劳动省数据,2015年日本调剂药房的数量为5.7万家,排名前十企业的店铺数量合计为5100多家,占比不到10%;从销售上看,排名前十的调剂药房销售额合计1万亿日元 ,市场份额也仅为14%左右 。


    日本排名前十调剂药房销售情况(2015)


    b4e3f13675b6b778.jpg




    数据来源:Mac-advisory 、东方证券研究所


    与之相比,药妆店排名前十的企业店铺数合计约9700家,占总数1.75万家的60%左右 ,市场规模为3.67万亿日元,占比为61%。


    日本排名前十药妆店销售情况(2015) 


     数据来源:Mac-advisory、东方证券研究所


    调剂药房市场集中度低的原因在于 ,在日本政府药价调控下,处方药的利润率被大幅压缩 ,导致调剂药局这一经营业态的市场规模增长较缓,限制了大企业的利润空间,阻碍其进行并购整合。


    另外,调剂药房一般与医院有协约关系 ,形成利益联盟,对外来者也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不过,在利润率被进一步压缩的情况下,部分单体调剂药房经营日渐难支,逐步推动行业的规模化。2016年,有超过1000家调剂药房被并购,也预示着日本调剂药房格局将发生变化 。


    药妆店市场集中度高 ,与其经营产品的类型不无关系,其经营产品主要为OTC药品、化妆品和日用杂货,类同于快消品行业,需要对顾客进行持续的营销活动 。而连锁化经营保证了营销活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越是规模大的企业越容易形成品牌认知 。


    政策对调剂药房和药妆店这两种经营业态的发展也有较大影响 。最近一次大的调整是2009年颁布的《修正药事法》。


    该政策将原有的药品销售监管体系简化,药品被划分为处方药、非处方药制剂和一般用药品。


    一般用药品放开了对药师执业的要求,注册销售员即可销售,较大程度扩大了医药零售的灵活性,对医药零售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在政策及市场推动下,调剂药房和药妆店也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调剂药局更加专注于处方药和药事服务能力的建设,并逐渐发展出轻医疗服务,专业化能力更强。


    而药妆店则向着大健康产品和快消品方向发展 ,如排名第一的药妆店松本清在东京开出了全新门店Beauty U,尝试不同于药妆店中药品 、化妆品、食品混合经营的模式,全面进军化妆品行业。


    松本清进军化妆品行业也给日本药妆产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即利用此前建立的品牌优势进入消费品行业 ,多元化经营模式更进一步。





    国内医药零售发展将走日本之路?



    从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现状来说,与日本市场有不少相似之处 。


    其一是受政策影响,医药逐步分开,零售药店需要承接处方延展 ;医保控费压力仍在,医药终端市场规模将保持较低增速 ,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其二是市场饱和度非常高 ,需要进行内部资源整合,以及多元化经营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药妆、商超化是潜在的延展路径。


    按食药监统计公报,截至2016年11月底,零售连锁企业门店数为22.07万家,零售单体药店数为22.63万家 ,合计44.7万家 ,单店覆盖人群约3100人。


    发达国家药店饱和度标准为单店/2500人,日本约为单店/1700人 。考虑到中国城镇化率高 ,人群集中居住,中国医药零售门店数已经趋于饱和 。


    实际上,一个稍微理性的读者到市场上转一圈回来,也肯定会认同这个答案,在区域中心城市几乎每隔200米就有一家药房。


    但同时 ,与日本调剂药房市场格局类似 ,国内医药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并不高。


    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国内销售前100位的药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为5.43万家,占全国门店数12.2%;销售额为1070亿元 ,占零售市场总额29.1%;排名前三的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仅为6.7%。


    国内大型医药零售企业数据概览



    a29c981cafe60271.jpg


    数据来源:东方证券


    所以近年的行业政策,都致力于推动医药零售连锁率提升。


    如“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到,到2020年,药品零售连锁率应达50%以上;而日益严苛的监管环境和产业环境也令单体及小规模连锁乐于投身巨头怀中,加盟或被并购成为非常经济的出路,这些都将助力行业集中度提升 。


    在大的政策导向之下,实际上还有一条较为“隐形”的政策容易被市场忽略,那就是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


    该提法始见于2012年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发布的《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提出,对药店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按营业面积、药学服务能力、药品供应能力 、人员配备等对零售药店进行等级评定 。


    可以明显看到,该提法与日本“药事修正法”的相似之处。之后,北京 、湖北 、山东等地陆续颁布试行办法,但未在全国范围推开 。


    “2017年医改任务清单”提出:试行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 ,鼓励连锁药店发展,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这意味着监管层意图在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更希望强调其与处方外流、医保对接的联动,对医药零售行业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那么未来国内医药零售行业是否也会走向日本模式呢 ?即医药严格分家,专业药房和药妆店平行发展 ,连锁化成主流 。目前看,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




  • XML地图